规范资讯|《抗震通用规范》速递(5):设防烈度的确定原则
产品标签:浏览次数:已有1376位客户关注



编者荐语:

抗震通用规范文章分享(5)

以下文章来源于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尼罗渔夫

编者按
 2021年4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了******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编号为GB55002-2021,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为配合《抗震通用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工作,本公号将陆续推送《抗震通用规范》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


本期推送:《规范》第2.2.1条解读:设防烈度的确定原则


本期看点:烈度三兄,剪不断,理还乱!



 ‍‍‍‍‍‍‍‍‍‍‍‍‍‍‍‍‍‍‍‍‍‍‍‍‍‍‍‍‍‍‍‍‍‍‍‍‍‍‍‍‍‍‍‍‍‍‍‍‍‍‍‍‍‍‍‍‍‍‍‍‍‍‍‍‍‍‍‍‍‍‍‍‍‍‍‍‍‍‍‍‍‍‍‍‍‍‍‍‍‍‍‍‍‍‍‍‍‍‍‍‍‍‍‍‍‍‍‍‍‍‍‍‍‍‍‍‍‍‍‍‍‍‍‍‍‍‍‍‍‍‍‍‍‍‍‍ 01 条文(2.2.1)‍‍‍‍‍‍‍‍‍‍‍‍‍‍‍‍‍‍‍‍‍‍‍‍‍‍‍‍‍‍‍‍‍‍‍‍‍‍‍‍    


2.2.1  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不应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02 编制说明 


    本条规定了各地区及各类工程设防烈度的确定原则。
      抗震设防烈度是确定工程抗震措施的主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各地区抗震防灾主要依据的文件或图件系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权限批准、发布的,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不应低于本条要求。
     本条主要改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4条(强制性条文)“抗震设防烈度必须依据******规定权限批准、发布的文件(图件)确定”。同时,补充了各类工程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原则。

      这里的“******规定权限批准、发布的文件(图件)”,在现阶段主要是指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03  实施与检查控制   

(1)实施

    在设计总说明和结构计算书中,应明确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建筑与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应不低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依据******规定权限批准、发布的文件(图件)确定。
   
      本条为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设防烈度的低标准,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采用比本条要求更高的设防要求。
    
(2)检查   
     
     检查设防烈度,查看设计总说明和计算书的设防烈度是否准确。



 04  延伸阅读: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与设防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1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地面震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一般来说,一次地震的震中烈度I0与震级M大致有以下关系:


     如图所示,为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其震中烈度为11度,也大致符合上述关系。




  基本烈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某一区域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则区划图标识的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相继编制了5次区划图。通常被称为di一代~第五代区划图,其中,前三代为烈度区划图,第四、五代为参数区划图。

      由于各代区划图的编图原则不同,因此,我国不同时期的基本烈度的定义也不相同。(中国地震区划图发展历程,                https://mp.weixin.qq.com/s/YvsfMOAXGXWfKPHguvpfbw)

(1)di一代区划图:《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1957年)



 di一代区划图,是由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善邦主持编制的《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以烈度为地震危险性的表征指标对全国进行区划,未正式发布。(李善邦,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及其说明I 总的说明[J]. 地球物理学报.1957,V6(2):127~133)

      该图的编制原则主要由两条:

     (1)曾经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同样强度的地震还可能重演;

    (2)地质条件(或称地质特点)相同的地区,地震活动性亦可能相同。

       上述两条原则,就是历史地震烈度的重复原则和相同发震构造发生相同地震烈度的类比原则。



******代基本烈度

未来(无时限)可能遭遇历史上曾发生的更大地震烈度

(2)第二代区划图:《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77年)


  第二代区划图,是******地震局组织所属单位编制完成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1997年由******地震局正式发布,供建设规划和确定中小型工程地区基本烈度使用参考。(邓起东等.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J]. 地震学报,1980,V2(1):90~110)
         该图明确,区划图上表示的烈度称为“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大烈度。
     考虑到大量工程建筑的使用年限,该图是一张预测自1973年以后我国未来百年内可能遭遇的大地震烈度分布图。



第二代基本烈度

未来一百年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更大地震烈度

(3)第三代区划图:《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第三代区划图,仍然是烈度区划图,即******地震局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采用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并考虑了一般建设工程应遵循的防震标准,确定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风险水准编制而成。


第三代基本烈度

未来50年,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对于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很广的中、小工程和民用建筑,可以直接将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区划图上的烈度值,相当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中的“设防烈度”。

(4)第四代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